春暖花開,又輪轉到春梅結果的好時節,期待已久的鶯歌陶瓷博物館醃脆梅活動,送上季節獨有的祝福,帶領大朋友、小朋友體驗如何將一顆顆青澀、鮮綠的梅子,在手中奇妙地化出酸甜多汁、愛不嗜「口」的健康脆梅。同時,在體驗醃脆梅的趣味外,也會抱回一甕限量設計的精美陶罐,滿載而歸。
體驗醃脆梅的活動場地在鶯歌陶瓷博物館近後門的空地上,炎熱的午後,躲在遮棚裡,遮去烈陽,留下流動的清風。
仔細聆聽來自南投水里鄉農會醃脆梅達人的解說,樸實中帶有風趣的口語,滿滿七十分鐘的課程,清晰又生動。
接下來,挽起袖子,摩拳擦掌,準備開始嘗試醃脆梅。
脆梅的選材是南投水里特有的青梅,也符合創辦活動的初衷,為了幫助921地震後的南投梅農,後因迴響熱烈,而不斷延續至今,是第九年的盛會。
放入簡單兩項材料,接下來要使勁地把鹽與青梅搓揉在一塊,一開始奇緣以薄弱的手勁,掌握不住絕竅,跟著青梅滾來滾去,等於像在按摩,沒有什麼效力。
[奮力搓揉下,直到青梅閃閃發光,鹽均勻地混上]
看到這一刻,美好的開始,成就感油然而生。
[最佳是一次必殺,會裂出一公分的細縫]
奇緣一開始好像怕敲痛它,槌了好幾下,結果青梅整顆微爛。
多試幾次後,發現要有如打蚊子般的決心,
用適當的大小,敲一次,就會有漂亮的裂縫。
雖然體驗的過程,有點手忙腳亂,但由不熟悉到掌握訣竅的開心,短暫卻充滿趣味,而且丟進一顆顆梅子入甕,同時感受勞動後的歡收,這是僅品嚐成品所沒有的樂趣。
蓋起梅甕,繫上強韌的長繩。這款由陶藝家陳啟南設計的《方圓之間》梅甕,圓中有方,方中有圓,外觀是色澤清麗的青藍色,帶點古意與流行的綜合。
雖然青梅已經收入甕,但並不能直接食用,現場僅完成重要的開始,還需要後續的步驟,再經歷醃漬、漂水、瀝乾、入糖等步驟,才真正完成一甕脆梅。
動作不難,需要時間與耐心,適合全家一起來動手,會更懂得珍惜得來不易的脆梅。感謝卡妹的好康資訊,有這趟享受歡收的體驗之旅。
【活動資訊】
┌活動名稱:2010年甕藏春之梅活動
├活動時間:2010/3/23~2010/4/25
├活動地點:鶯歌陶瓷博物館 陶瓷藝術園區風廣場
(臺北縣鶯歌鎮文化路200號)
├活動費用:活動現場繳交報名費,每人每罐300元。
└活動網址:2010年甕藏春之梅活動
【延伸閱讀】
2008-06-15 【遊記】清水模‧鋼骨架‧鶯歌陶瓷博物館(外觀篇)
2008-06-16 【遊記】光影遊戲‧鶯歌陶瓷博物館(館內篇)
2008-06-23 【遊記】動動手‧玩陶土(鶯歌陶瓷博物館)
2008-06-28 【遊記】鶯歌‧炎熱‧陶瓷公園
2008-06-17 【展覽】喜筵‧A Wedding Feast(鶯歌陶瓷博物館)
2008-06-21 【展覽】創意餐具競賽展(鶯歌陶瓷博物館)
2008-06-25 【展覽】回看所來處‧台灣陶瓷發展(鶯歌陶瓷博物館)
2008-06-20 【旅憶】唇印項鍊(台北鶯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