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時北港朝天宮凝聚當地虔誠的信仰,現在人們更多是貪戀廟前的美食小吃,但除了吃之外,別忽視朝天宮在台灣寺廟建築藝術上之地位。廟內各角,處處是精彩,雖然奇緣對寺廟建築沒有深入的研究,仍用心走上一圈可在其中感受台灣獨有的宗教藝術之美。
北港朝天宮原稱天后宮,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朝天閣而改名,1694年建造至今三百多年歷史,是台灣本島媽祖廟香火旺盛、分靈眾多的一座。1894年10月北港大火,許多民宅燒毀,但朝天宮大部分無恙,傳有神蹟之說。
雖是平常日,虔誠參拜信徒仍是不少,一旁等著幾位解籤的民眾,可見北港朝天宮在民眾心中的地位。
即將邁出正殿時,奇緣媽在長案下發現的玄機。
仔細一瞧,是一尊尊披著虎袍的虎將軍,又稱虎爺。
虎爺因具凶猛威武之勢,能使妖邪退避,所以遠在漢代就已是鎮墓獸之一,後來轉變為廟宇的守護之神,常見於台灣各廟宇。(更多虎爺的故事,可見國語日報─台灣的虎爺信仰)
印象中一、兩隻虎爺是常見,不過像朝天宮一蹲就是六、七隻,算是陣容龐大。
朝天宮有「四落八殿,一埕七院」的宏大格局,各殿間廊道連連相通,顯出大度之氣勢。
廟方也貼心地為參拜的信徒,設有指引方向與參拜圖,免去殿數多到讓人不知從何拜起的困惑。
觀音佛祖殿前的石階上圍著一個特殊的神蹟「孝子釘」。
相傳在清道光年間,福建泉州有一蕭姓孝子、家貧、其父來台謀生、久無音信孝子年幼思親,乃隨母渡海尋父,卻不幸遭海浪襲擊沖散。蕭姓孝子祈求媽祖保佑尋回父母,奉香拜禱曰:「聖母如肯庇佑尋得父母。鐵釘當能貫入石中。」其後鐵釘釘入堅石中,不久便與父母團聚,留下「孝子釘」之名。(參考文獻:北港朝天宮)
今日在石階上留有痕跡,不過石色灰暗難辨,雖然用紅圈圈起,不過以奇緣的拙眼而見,實在看不太出來。
下次,來到北港朝天宮不妨也來辨識具有神蹟的「孝子釘」。
見過具說神力的代表,換到非神力卻令人驚嘆的寺廟建築上。朝天宮石雕精美、意義非凡,不但具有台灣龍柱彫刻史不同年代的三對龍柱,在文昌殿前嵌有台灣現存最精美的「雙龍戲珠」石御路。
廟宇中的御路是給神明走的斜坡,人不可行。此石御路,屬於清代中期彫刻風格,雕工精煉,造型蒼勁有力。按下快門時,正值雨後不久,龍形石雕的積水更添吞雲吐霧之勢。
行走在廟宇中,有趣的發現往往來自驚鴻一瞥,不只是低頭看路,更要讓視線遊走在天空。
不知是否因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的緣故,廟宇建築的藝術之美集中在仰頭四十五度以上的地方。
一進朝天宮,龍虎門上方的長枝八角藻井,又稱為結網,為台灣首次出現,具有極高之建築史研究之學術價值。
五文昌殿棟架除了精美的「二通三瓜」外,角落的插角雕螯魚,騰翅的飛姿,令人印象深刻。
北港朝天宮不只是信仰的中心,更保存台灣難得的宗教藝術,除了靜態的建築之美,每年農曆元宵至3月底,熱鬧無比的燈會、遊藝閣與媽祖繞境活動,更是一大盛事。
【景點資訊】
┌北港朝天宮(國定二級古蹟)
├地址: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
├電話:(05)783-2055、(05)783-0535
├門票:免費參觀
└官方網頁:http://www.matsu.org.tw/
【系列閱讀】
→2009台灣中部返鄉之旅
台北→西螺休息站→北港(福安鴨肉飯、北港圓仔冰、廟邊假魚肚、北港觀光大橋、振興戲院、朝天宮、哈欠搖滾貓)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