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緣喜歡看奇幻文學與動漫畫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,就像是一種不一樣的想像空間與休憩的地方,喜愛看著書中的主角跟著好友去享受著非凡的旅程,尤其這種帶著童趣的冒險故事更是深深觸動我的心。

        最近發現了一本書,書名是完全符合以上的前言,但其實它是一本由心理學角度去探討的書籍,不過也可以反思到明明是相同的事物,卻會因為觀者的知識背景或許多的因素下,而有不同的結果產生,有時看看他人的想法,也是激勵自己思考的一種方式,看看在相同創作者的理念下,閱讀者究竟從中發現出什麼?


       
就一本書而言,在本書的前半段『神隱少女』的部份,可以看見許多深刻的體悟,但可惜的是後面『哈利波特』的魔法世界卻無期待中的豐富,但對奇緣而言,也是有幾方面令我反思︰

        一、孩子的生命力變弱了嗎?

        這是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來的想法,因為作者本身的職業會接觸到許多需要幫助的孩子,甚至平常在搭電車的孩子也是他所觀察的對象,而「孩子的生命力變弱了嗎?」這個問題,是乎也是在反映著社會目前的狀態,是乎在多數的孩子眼神中不見到希望與夢想,每天懶懶散散地過日子,「不在乎」、「隨便」對他們而言,是像是口頭禪般理所當然。

        奇緣認為自己也是個不大的孩子,看到書中的描述,反想自己與週遭的朋友,甚至是在營隊上所接觸到了孩子,越覺得這是漸漸擴大的隱疾,不能說全部都是,但的確是有這樣的人存在,一種朝氣蓬勃、充滿希望的孩子越來越稀少,所以守護孩子夢想的工作越來越重要,且該給孩子做夢的空間與時間,讓他自己來發現生活的動力也是件重要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語言代表著想法、力量以及本身的存在。

        在『神隱少女』的開始要求千尋要放棄自己的名字,或禁止說某幾句禁忌的話,甚至在『哈利波特』中的魔法,只要唸錯一個音就會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效果,再再告知我們語言的魔力。

        但卻發現越來越多人把語言不當作一回事,沒有對它負責的心態,往往隨意的謊言或不真的話語堆砌起這個人的所有,雖然對帶領活動的人而言,語言是最強力的力量,但我覺得一個人的話是否真誠更可代表你本身存在的價值,若說得永遠比做得多,雖可能會成為眾人一時的目光焦點,但時間一長,很快地就只會剩下一張嘴。

 

書籍資料︰

書名/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: 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

作者/ 山中康裕 (Yamanaka Yasuhiro)

編/譯者/ 王真瑤

出版社/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日期/ 20060101

商品語言/ 中文/繁體

裝訂/ 平裝

 

延伸閱讀︰

誠品網路書店

 
心靈工坊

 啟思中國語文網學生頁-中學好書齊讀

 竊竊思語 《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》 --奇幻東西軍的文化心理分析

 乏味的演出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-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-(ハリーと千尋世代の子どもたち)

 by奇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奇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