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道這個「小‧碎‧花‧不」的展覽已經一段時間,終於在即將收展前,有緣前去參觀。
「小‧碎‧花‧不-亂變新世代」由跨領域藝術工作者顏忠賢所策畫,創作者是出生在七○、八○年代出生的「新新人類」,包括可樂王、紅膠囊、夏夏、桂綸鎂、「都市酵母」……等。
[創作者吳耿禎《木色.一遍一遍回想的流浪時光》]
作品展示台灣新世代族群的思考和生活模式,而這一時難懂的展覽名稱「小‧碎‧花‧不」,從策展緣由中瞭解分別代表著:對大、偉大、大時代沒有興趣,所以追求和渴望一種忠於自身存在感的「小」時代精神;他們保有尚未登大人前的有點「碎」,有點未成型的青澀,但純真而誠懇;他們善變、好玩、多疑、遊戲人間,勇於接受和挑戰「花」花世界的變幻無常;他們渾身血液含著反叛、抵抗、控訴的基因,「不」鳥主義、不沾信仰、不聽教訓、不立座右銘,拒絕讓老世代沉重的人生觀加諸於身上。(參考資料:小‧碎‧花‧不-策展緣由)
這段話引起自己的共鳴,「小」:不在於追求多麼偉大的夢想,更想好好活在當下,細品生活每一刻的美好,創造生命的價值;「碎」:心中仍有一個像孩子的自己,也想做遊戲人間的事;「花」外面有趣的花花世界,吸引著探訪的心,喜愛旅行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開始;「不」奇緣是個有所堅持的人,心中有把衡量的尺:P
[創作者可樂王《可樂王/電氣牡丹移動畫室》]
參觀者正在留下感想與塗鴉
展覽依照不同的創作者區分為一個個展區,大多是隔間設計,也有散布在走廊上,隨著不同的創作者,從進出展區、欣賞角度、互動方法都是驚奇,「哇~」是少不了的。
[創作者夏夏《『我們的書桌 漂浮中』——樹與書》]
進去前先「跨」過書牆
對《『我們的書桌 漂浮中』——樹與書》作品介紹:「人終其一生,到底能讀多少書?能寫下多少字?書是由紙張作成的,紙張是由樹木製成的。種下一棵樹苗,直到被砍伐製紙,需要經過多少歲月?人的一生因閱讀而獲得更多生命經驗的累積,但比起樹木生長的年歲,僅是微不足道的瞬間。」讓也是愛閱讀的奇緣有所感觸,作品當然呈現的方式也很有意思。
[創作者吳耿禎《木色.一遍一遍回想的流浪時光》]
容易看出自己的喜好,對貼進自然原色的「木質」有所吸引
回想起在山西旅行時所見的黃土高原
參觀展覽時,發覺作品所在的位置有它特別的意義,《木色.一遍一遍回想的流浪時光》作品散布在一樓走廊上,有著獨特的規律感。
[創作者紅膠囊《小碎花不》]
好特別的立體畫作,有各式的角度組合
[創作者姚仲涵《竄景》]
耳邊一直迴盪著規律的聲響……
(熟悉卻不曾注意的聲音)
「小‧碎‧花‧不」展覽的作品相當多元,跳脫一般常見的展示形式,逛起來完全不會枯燥,只是要能領會出創作者的巧思,需要一點引導。
[創作者李國弘《摔角王》]
特別注意這尊摔角選手大布偶,是發現它移動了位置
上次是躺臥在另一個角落
[創作者李國弘《摔角王》]
牆上密密麻麻的摔角秘技,說真的看不太懂
[創作者城市酵母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]
拖鞋、走進等待發酵的客廳
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雖然在進入前需要換拖鞋,嫌麻煩的人常常就轉進下個作品,而第一次參觀時奇緣也基於以上理由,且因為裡面正擠滿人,偷個懶略過去。而這一次可沒錯過,發現這裡讓奇緣待上許久的時間,慢慢翻閱裡面的創意點子,相當有趣且自在。
[創作者城市酵母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]
牆邊隨意掛著的小書
[創作者城市酵母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]
一定要花點時間慢慢翻閱~
[創作者城市酵母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]
喜歡裡面的擺設,尤其是那軟綿綿的大笑臉雲朵坐墊
[創作者城市酵母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]
別忘了看看大家對城市的創意
[創作者城市酵母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]
一定會很好奇這「大燈籠」是什麼?
[創作者城市酵母《城市酵母的4X6客廳》]
裡面是一個供人天馬行空、發揮創意的秘密基地
奇緣很少遇到展覽是能擁有這麼多互動的空間,無論是提筆寫下心得、參與創作或是體驗,都讓這次的參觀展覽變得很動態、很有趣。
[創作者現代詩《劃掉。劃掉。劃掉。》]
參觀者圍著桌面參與創作
[創作者王仲堃《○八「啊~」》]
四個螢幕播放著騎機車的表情
[創作者王仲堃《○八「啊~」》]
當你戴上安全帽並發出「啊~」的聲音,
就能在美術館中體驗騎車的感覺:D
還有大螢幕特寫鏡頭!
參觀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,不會像想像中抽象、難懂,雖然好像也沒有很懂,但有時反而容易會心一笑。參觀的過程中會覺得挺好趣、好玩,不過想要瞭解它背後的含意,建議跟奇緣一樣先在服務台免費租借語音導覽,一邊參觀、一邊認識創作者與作品。
備註:本篇文章照片皆拍設於台北當代藝術館。
【展覽資訊】
展覽名稱:小‧碎‧花‧不-亂變新世代
展覽時間:2008/11/22 ~ 2009/1/18
展覽地點:台北當代藝術館(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)
展覽網頁:http://www.mocataipei.org.tw/super_generation/index.html
【系列閱讀】
[台北]當代藝術館。古蹟活化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