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城市】濃濃鋼鐵味的西門町電影公園
<西門町電影公園>
沿著西門町武昌街一路走到底,就是奇緣曾經在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拜訪過的「電影公園」。
<西門町電影街>
想起之前與朋友無意間跟著「CAMPO」的宣傳海報,越過號稱台灣電影院密度最高的電影街,尋訪到位於街底的廣場。那時人山人海的「創意市集」,把整個電影公園填著滿滿,隨手可得的創意,在這裡皆賦予新的生命。
因為當時的好印象,使得奇緣又再次的到訪,沒想到「人去樓空」的景色,是這次最大的震撼。
<西門町電影公園簡介>
電影主題公園就位在昔日電影產業興盛的西門町,佔地0.6公頃,在康定路、武昌街及峨嵋街之間,原為日治時期,日本人所經營的「臺灣瓦斯株式會社」,所以現在的園區中,仍保有當時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。
光復後,由臺北市政府接管,並改組成為「臺北市煤氣有限公司」,之後由於營運虧損且天然氣日漸普及,終於在民國56年宣告停工歇業,閒置了三十多年後,交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管理。(資料來源︰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熱映中)
<舊時煤氣公司的廠房>
舊時煤氣公司的紅磚廠房,之前到訪時裡面有放映電影,並擺滿了由台灣導演的簽名導演椅,相當的特別。但現在門窗已被封住,只能看到外觀,相較起之前的勝況,落差之大,令人唏噓。
<舊時煤氣公司的廠房>
難怪第一次到訪的人,總會感到納悶自己是否走錯的地方,否則除了解說牌外,難以發現與電影相關的事物。
<廠房污損的牆面>
另一棟廠房在紅磚牆面可看到淡淡污損的痕跡,這似乎就是在之前文中在提過街頭塗鴉與市容美觀的衝突。(參考︰【城市】西門町街頭塗鴉Graffiti)但這也側面的反映出電影主題公園,並沒有被充分的運用,而被人誤解為荒廢的地區。
<巨大的鋼棚>
走入電影公園對醒目的建築,就是佇立在眼前的巨大鋼棚,一開始真疑惑它的用途,中空的屋頂無法達到遮陽的效果,而巨大鋼棚也不知跟電影有什麼關係?
<鋼棚方格陰影>
果真回到書面的資料,查詢它的歷史背景是必須的。原來當初設計者的概念是營造一個「戲棚」(看戲的好去處)。
<鋼構平臺>
再加上一旁的鋼構平台,放入一個多角度視覺的看戲區,營造出後現在的空間感。
<細看鋼構平臺>
蜿蜒曲折的鋼構平台,讓人有玩迷宮的喜悅,還記得上方的小平台是當時CAMPO播放熱門音樂的位置。
<舊時煤氣公司的煙囪>
感覺走進寬闊的場地,所有的東西都適當地放大。直衝天際的舊時煤氣公司煙囪,被圍繞在鋼構平台內,創造出新的展示空間。
<舊時煤氣公司的煙囪>
劃開藍天的飛機雲,自在地揮灑屬於它的軌跡,雖然這是如此容易被抹滅,但仍令人深刻。
這是虛幻、短暫的,如同西門町的繁華與衰敗,一時的熱鬧不代表永恆的價值,在歷史的洪流中,更需要細水長流的經營,才能使一個地區永續發展。
<舊時煤氣公司的遺跡>
由鋼構平台往一旁破舊的建築看,發現一排長筒狀的物體,應也是當除留下來見證的歷史。
<煙囪下方大象塗鴉>
在煙囪下方特殊的電腦印刷塗鴉,推翻了對大象溫和的印象,一隻感覺凶惡的大象。
<踢著正步的小狗>
為了沖淡上方大象的殺氣,放出在公園中巧遇,正踢著正步奔跑中的小狗,真是雄糾糾、氣昂昂的代表。
<鋼構平臺下的陰影>
發覺在電影公園中有許多「光與影」的遊戲可以玩,透過不同的素材發現深淺不一的影子。
【後記】
這次的電影公園少了熱鬧的活動,卻讓奇緣能聚焦在原本公園的建築上,但因為園中並沒有其他的解說,所以逛一圈不需要花多少時間,挺可惜讓它如此靜態地擺放著,期待有激活的一天。
當奇緣準備離開電影公園時,發現一組攝影團帶著超短迷你裙的美眉來外拍,竟然還攜帶「反光板」,專業的裝備令奇緣大開眼界。
【景點資訊】
名稱︰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
地址︰臺北市康定路19號
地圖︰
【延伸閱讀】
by奇緣
全站熱搜